日本病(經濟日本化)

經濟日本化,又稱日本病,是相對於另一種經濟問題荷蘭病的用語,日本病的表徵為流動性陷阱的表現,伴隨長期經濟低迷通縮或接近通縮,和為改善經濟環境產生之巨大國債,多數人實質薪資倒退等現象綜合,即使政府使用所有金融工具改造社會、推動經濟政策來提振景氣,亦無有效作用,嚴重時甚至還會負增長。金融海嘯後歐美經濟衰退不振,逐漸出現日本化的名詞於主流討論。


宏觀面
  • 經濟成長低迷:例如在2008年到2010年三年平均,歐(歐元區)美日分別為0.08%、-0.26%和-1.17%
  • 超低政策利率:2011年歐美日分別為1%、0.25%和0.1%
  • 政府債務餘額占GDP比率升高:2011年歐美日分別為88%、100%和233%(歐元區內的德國也高達83%)
  • 經濟情勢陷入流動性陷阱,財政改革不易推動,擴張性財政政策空間有限、超寬鬆貨幣政策也難有成效
微觀面
  • 生育率極低[1]:幼齡人口大量減少,學校跟著倒閉,老齡化社會扶養比高、創造力低下。
  • 實質薪資所得倒退[2],階級貧富差距大、富人所得占比攀升,奢侈品漲價,例如一百日元商店之廣設,但日本政府一方面以高關稅保護農漁業而令外國高品質產品不易進入日本市場,越來越多窮人仰賴社會福利度日。
  • 房地產不符合社會需要:持續攀升高點或暴跌(視房屋政策而異)
  • 年輕人學歷高、畢業後失業率高、就業流動性高,社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犯罪率無法控制。

日本病成因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甚至美國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認為日本病本質不是病,而是晚期資本主義的必然結局,沒有任何相似發展的國家能逃脫。當未來各國都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最終全世界都將一一逐步走向日本病。以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代表馬克思的預言終會發生,表示資本主義最終會失敗、消亡;日本病、也就是代表資本主義的「老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6%93%E6%BF%9F%E6%97%A5%E6%9C%AC%E5%8C%96


沒有留言: